Thursday, October 19, 2006

取消中医,以科学的名义?

2006-10-17 来源:厦门日报

2006年10月12日,有人在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,已有万人响应。倡议说,
要采取相关措施,让中医在5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,使西医成为国家惟一
医疗技术,因为中医是伪科学。而早在去年,祖籍闽南漳州的学术打假斗士、科
普作家方舟子就在北京科技报撰文,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质疑。

取消中医的倡议是由一位叫张功耀的人发起的,有趣的是,这位发起者是位
自称读中医读了33年的学者。

张功耀在研究了33年中医之后得出的结论是,中医不能进行临床医疗,中医
的疗法是不确定的。他说,所谓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,其实也没学到多少东
西,因为中医其本身就不科学,而且没有实践的基础。针对中医有些成功的案例,
张功耀认为具有偶然性,所谓的有效并不能直接还原到实验中。

张功耀的倡议令人回想起了去年由方舟子引发的关于中医的大讨论。上世纪
60年代生人方舟子出生成长于漳州平和【方舟子按: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平
和】,后留学美国,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,投身于学术打假领域,揭穿了不少学
术做假,被誉为学术打假斗士,所以,方舟子的“中医科学性值得怀疑”的论断
一出,即刻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当有人反驳中药如果不科学为何能流传千百年,方
舟子的回答是,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,就认为它必定有效,风
水、算命、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。而方舟子对于银翘感冒片有疗效的解释是
“加进去的西药成分起了作用”。

不管是方舟子还是张功耀,他们的“中医不科学”之言论一出,响应者有之,
反对者更甚,在厦门,记者的手机被打爆了,多数读者力挺中医药,他们中不乏
西医医生。有位连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,如果没有中医中药,他母亲就不可能多
活好几年。连先生的母亲几年前患老年性肾衰竭,医生建议要住院血透,但老人
家无论如何也不肯,她不想临终前还被人在肚子边上打一个洞插管,连先生只好
对母亲施行中医治疗,几副中药吃下,老人家竟有了明显好转,胃口大开、神清
气爽。而按西医的疗法,服中药是肾衰竭患者的大忌。

在连先生向记者大赞中医的同时,有位就读于中医学院四年级的张同学却决
定退学、重新参加高考,因为他的师兄师姐们毕业后大都找不到对口工作,大小
医院对中医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了。

尽管张功耀声明“严格上来说不是取消中医而是推动中医退出国家体制”,
但他所发起的倡议还是遭到了卫生部的严正驳斥,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,
我国不可能取消中医,也不会让其退出国家医疗体制。

百姓擂台

10大理由力挺中医

主持陈辞

取消中医,以科学的名义?此话题一出,拯救中华民族历史遗产的使命感,
令百姓擂台正反方握手言和,大家站到了同一战壕,旗帜鲜明力挺中医!

久经实践检验

叶淑惠: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形成的,都少不了经验这两个
字。而中医,正是一门经验医学,它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用自己的身体实践检验和
总结出来的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。那么,何以说中医就不科学呢?我们
说华佗是“活神仙”,因为华佗用精湛的中医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,如果这是不
科学的,那么从何解释这一现象。中医讲究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法,望气
色,闻气味,问病状,切脉象,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。科学,是一个很
严肃的字眼,我们要慎用科学,不能打着“科学”的幌子随意地破坏我们珍贵的
遗产。

历史博大精深

林君:中医讲究主次、表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,讲究注意并预见病情发展变
化,如寒化为热,热从寒化,实证变虚,虚证夹实。如此的博大精深,如果没有
持之以恒的学习、实践,就难以解决临床医疗。难怪始作俑者“张先生”说:作
为读了中医33年的学者,他觉得中医不能进行临床医疗解决问题。也难怪“张先
生”说“所谓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,其实也没学到多少东西”。

中医从神农尝百草开始,绵延了四五千年,涌现了诸如扁鹊、秦越人、华佗、
张仲景、李时珍等伟大医学家、药学家,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造福了生生不息
的中华民族,而“张先生”却对此熟视无睹,是否会愧对自己主攻的科学史研究?

亲历中医神奇

管春晖:二十年来,家里大人孩子几乎没有打过针输过液,生病了就煎汤熬
药,花钱少,效果很好。特别是内科妇科病,甚至是皮肤病,中药都有特殊疗效。
我女儿脸上长了癣、儿子腿上生了疮,还有孩子的青春痘,中药都能药到病除,
还可以调理身体机能,连带治好其他关联病症。像关节炎、骨折,中医的膏药就
大显神威。中医药,是老百姓的希望所在,望闻问切,就能准确地判断病情,可
以把疾病消灭于萌芽中,只需一把草药、一根银针、几只小罐,花费很少,就能
神奇的医好疑难病症。而西医,医疗费昂贵、令人却步。

医学提倡百家争鸣

刘翰闻:现在有人居然公然声称中医是“伪科学”,这种不加科学研究,更
随意乱扣帽子的作风,体现的正是当时鲁迅所说的“学阀”作风,不是盲目无知、
妄自尊大,就是别有用心。殊不知,中国科学的发展,正是因为百家争鸣、百花
齐放,中医作为多被实践验证的中国传统科学的一支,不是几个人随意说话就可
以改变的。我国的临床医学多年来,也一直提倡西医为主,中医为辅的治疗理念,
而中医确实也在部分程度上起到了对西医的补充作用,甚至一些方面优于西方医
学。因此,不能因为部分不负责任的“伪中医”、“伪医生”现象,而把整个中
医定为“伪科学”,相反更应发展中医,使中医学这门科学在法律上和医学专业
上更规范操作,更规范管理才对。而对中医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,很容易造成
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,到时候,就悔之晚矣!

与西医相辅相成

黄佩钦:中医既是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,称之为“国粹”
一点都不为过,同时中医中药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
部分,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。即使在以西医为主的许多西方国家,也有引用我国
中医如“针灸”等中医疗法的相关事例。

当然,“是药三分毒”,不能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,西药不也有毒
副作用吗?如果简单地取消中医,那是对中医药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
的抹杀。

国粹毁不得

冰雪: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它是我们的国粹,在历史上,中医药为
我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至今,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
一个重要选择。实际上,中医药文化正在更加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,已经引起世
界各地的普遍关注。可以说,取消中医无异于自毁国粹。

对待历史遗产需理性

王科武:有一段时间,曾经有人把中医抬到很高的地位,说得神乎其神,这
是错误的。同样,今天把中医贬得一钱不值,也是不科学的。中医就是中医,和
西医一样,是一门医学。两者历经上千年的历史,积淀了丰厚的经验和方法,在
医人济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在今天,两者宜互相结合,取长补短,为人类
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。那种执其一端,剑走偏锋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。在对待
历史文化遗产方面,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才好。既不全盘肯定,也不能全盘否定,
以一种科学务实的态度,扬长避短,才不会丢掉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,也才可以
让传统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展,也会让它们焕发新的青春。

疗效独特价格低廉

康章炳:中医其独特的疗效有些是西医所不及的,如治疗疑难杂症的中草药,
中医针灸、推拿,不但疗效显著,而且价格低廉,副作用小。其对医学科学的贡
献功不可没。解放以来,我国不断挖掘中医中药,深化研究,使中医中药疗效不
断提升,自成一套完整的医学科学理论及医疗体系。近年来,中医中药还深得日、
韩等国的青睐。衡量中医是否伪科学,疗效是最好的说明,百姓认可是最好的说
明。正因为中医中药疗效独特,具有很强的科学利用价值,才会在我国代代传承
不断。

在世界医林独树一帜

唐晓艺:说中医是“伪科学”者,无非是因为中医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和医
疗界的广泛认可,而之所以得不到世界性医疗组织的认可,是因为我国科学家无
法利用现下流行的专业术语来解释这些医学理论,而且又迟迟拿不出一个全国统
一的中医标准来。有的时候我们的崇洋与弃祖并行才是我们最悲哀的事实:当我
们国人要准备遗弃中医的时候,韩国却像对待端午节一样,中医成了韩医,正在
申请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。试问这时候我们中国人该做什么?废除它?还是抢救
保护它?如何让中医在世界医林独树一帜?

扶持才是硬道理

宋鹏飞:中医已为世界所承认和接受,并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。取消中医
的建议无疑是无视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医学。真正科学的态度不是妄自菲薄,不是
贬低自己、抬高别人,而是扬弃,是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,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。
对于中医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,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否定取消,而是更好地扶
持发展。

短信快语

138****5981:取消中医,还以科学的名义?!笑话,天大的一个笑话。不
说是崇洋媚外吧,起码是数典忘祖的。
一叶苇航:如果有人打着“科学的名义”,想绞杀中医,我想是不得人心的。
一些慢性病,是仰仗中医才得以缓解的。中医和西医应该相辅相成,而不是冰炭
不容。
5****10:如果我们摒弃中医药,那是对历史的无知,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
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抹杀。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灿烂文化,我们给后人又留
下什么?我们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把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来挽留、传承、发扬。

专家观点

中西医:一个苹果的两面

王彦晖(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、教授):对许多人而言,中医充满了“玄”
的气氛。唐玄宗说:“玄,深妙也。”南宋邵若愚说:“有无混同,谓之玄。”
凡是 “玄”的东西大约有两个特点:1、不可捉摸,不易掌握。2、看似不存在、
没有用,有时又确确实实存在。中医给人的感觉:你说他不科学吧,有时挺有用;
你说他科学吧,又讲不出令人信服的道理。

实际上,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中医一点不玄,我经常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
一些老师谈中医,他们就能够轻松地理解。玄的原因完全来源于对事物没有了解,
或者来源于所观察的角度不能够了解。对中医而言需要改进它的理论,使之具有
时代感,使之能够被当代人普遍理解。对研究、评论中医的人而言,如果要真正
了解中医,需要掌握中医的语言,找到研究中医的角度。

中医和西医的关系犹如观察同一个苹果的两个角度:假如苹果上有个瑕疵,
从瑕疵的一面看,瑕疵一清二楚;从瑕疵的另一面观察,肉眼看不到,动用MRI
和CT之后,可能发现有个阴影,但是很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其性质。有些问题从中
医看角度很清楚,从西医角度看很模糊。比如寒证和热证是一个普及程度比较高
的中医概念,很多百姓和西医都能够感受寒证和热证的存在,但是至今为止对寒
证和热证这两个客观存在仍然无法从西医角度清楚解释。而从中医理论角度同样
难于解释西医的一些基本常识,比如维生素C的作用如何以中药四性五味的理论
加以解释?

从另一个角度说,中西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目标,两个手段。一个目标都
是要解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,两个手段:中医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角度认识人
体,西医主要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认识人体。二者目标一致,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认
识问题、解决问题。由于研究角度不同,研究的结论不同,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
同。就像两个人从厦门到北京,一个开飞机走(如果可能的话),一个开汽车走,
开汽车和开飞机的人在路上各自所看到的景色完全不同,各自旅途的感受也完全
不同。同样一个感冒西医看到的是病毒,中医看到的是外邪。由于观察问题的角
度不同,结论自然不同,处理问题的手段也不同。开汽车的技术不适于开飞机,
反之亦然。

中医应该得到更多重视

于黎霞(中山医院党办主任):前几年,我到金门,发现金门和台湾的医疗
体制中没有中医,但这并不是因为台湾人认为中医不科学,而是台湾和金门缺乏
中医药源,使中医无法全面展开,只一些民间诊所有中医中药。而在祖国大陆,
中医有丰富的药源,中医的历史比西医更早,而且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的,
是多少年临床实践的结果。中医在防病、调理身心健康方面西医代替不了,有许
多案例,比如,对于有些肿瘤病人,西医往往还建议中医参与对病人身体的调养;
我母亲是位妇产科医生,她曾在西医对一位病婴束手无策时,请中医开出一味参
汤,即救活了这位婴儿。国家卫生部对中医一向很重视,许多医院都得按比例配
置中医床位,在医师的职业考试中,中医是个独门独户的体系。所以,中医不仅
不能退出国家医疗体制,而且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。

主持/年月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

SUZHOU INFO CENTER

新疆特产 同步带 三坐标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